呂文雕塑個展《眾生之形 Forms of All Beings》
我的創作關注動物的生命狀態(也包含我自己),從最初單純的觀察飼養愛犬的外在型態與共同的生活經驗,至今擴展到現代人類社會中與犬貓相處生活的當代社會現象,如流浪動物、家庭毛小孩等。透過雕刻藝術中的材質技法與空間感,嘗試以獨特的材料文化時間特性表現自己對於「眾生之形」的觀察。
在《禮記》中,「眾生」是一切有生命的動物與植物;在佛教觀念中,「眾生」是包含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道輪迴的各種生命體。在這次的展覽中,「眾生之形」除了有狗、貓、猴子等具象的動物造型,我嘗試延伸的想像人們在各種狀態下的情感、慾念會是什麼抽象又不可見的形狀輪廓?
本次展出的作品裡,除了展出以流浪動物的具象頭像作為刻畫對象的作品系列之外,《勇敢之前》系列是我在日本參訪古佛寺-平等院時的感動發想。在平等院的主展廳內,牆上的飛天菩薩群們優美的線條動態和精彩的古佛雕刻色彩材料令我印象深刻。我希望借用如此莊嚴且典雅的動態造型呈現作品的表現出緊張的日常掙扎。《金冠》等猴子系列作品,我想以詼諧諷刺的口吻、遊戲的趣味性來討論人類弔詭的行為模式。
本次展覽延續了我對「木雕」與「脫活乾漆」技法的運用。木材的自然的紋理與刀痕是木雕藝術獨有的手做勞動感,是一刀一鑿所留下的軌跡。「脫活乾漆」則以層層堆疊的方式,使雕塑表面呈現既細膩又獨特的質感。 這兩種天然的材料都是古代佛像的創作材料,具有特殊的材料質地與精神能量,在採集、製作、加工相當的費工夫、製成作品後的視覺印象也有豐厚的時間累積與文化厚度。尋找到適切的材料處理理想創作的主題一直都是雕塑家追尋的答案。因此我認為使用如此具有古老技藝的材料技法處理「眾生」的題目或許是合適的,並能帶給當代人們對於「眾生之形」不同視覺經驗的體驗。
「眾生之形」不僅是萬物的形象,也是一種觀察的過程,是不斷變化、推翻的過程。眾生在世為此岸,修行輪迴到達來世彼岸。如何優雅的在無常且短暫的生命維度裡前往來世,是許多人們追求的課題。我希望觀者能在展覽中將面對這些靜默的作品,或許會從中看到熟悉的姿態、熟悉的眼神,甚至投射自己的情感與記憶。
在AI智能日新月異、科技技術飛速的時代,我背道而行,選擇了花費力氣與時間的雕塑創作、選擇了流傳一千年的材料技法。虛擬的世界雖令人著迷,但實際的空間感、可觸而溫暖的材質卻令人踏實安定。透過這場展覽不只是再現動物的姿態,而是嘗試創造一個空間,放慢步調,觀察、凝視、感受我們與「眾生之形」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