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歐洲三大樂團之一,「柏林愛樂」樂團(Berliner Philharmoniker)聲名享譽國際,而「柏林愛樂廳」更是每個愛樂者來到柏林必定朝聖之地。回溯二戰,原「柏林愛樂演奏廳」遭英軍炸毀,建築師夏隆 ( Hans Scharoun)於1956 年規劃興建,並於 1963 年竣工,同年10月15日在指揮家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的指揮之下,演奏貝多芬(Beethoven)<第九號交響曲>盛大開幕。
柏林愛樂廳「葡萄莊園式」的設計,如同一塊一塊的音樂舞台的種在山坡之上,全場最多可以容納2446位觀眾,而其中有270個座位是位於舞台的後方,期望跳脫傳統的設計,讓表演者與觀眾之間有更佳的溝通。德國徐克公司(Alexander Schuke)製造的管風琴,座落在正對舞台的右上方,舞台上有10面反射雲板,在計算精密的建築聲響的搭配之下,殘響控制在2秒以內。形成了聲音絕佳的音響效果。
在充滿歷史遺跡的德國首都柏林(Berlin),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讓原本分隔的兩個世界合而為一,經過將近20年的修復與重整,在傳統與現代、新與舊之間,「音樂」跨越政治的藩籬,串聯了藝術與自由的核心價值,在城市裡流露既懷舊又現代的氣味。「柏林愛樂廳」不僅寫下音樂館舍設計的新時代,也創造跨時空的新舊融合,是交響樂迷心中最神聖的殿堂,也讓百年來偉大作曲家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和布拉姆斯等等的經典,在音樂廳裡永遠傳唱並拓展出新的風貌。【下期預告: 世界女性藝術家群像-美國攝影藝術家欣蒂.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