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MENU
麗寶集團
Group
關於基金會
About Us
認識基金會
基金會20週年
歷年大事紀
公開資訊
董事介紹
最新消息
News
雕塑雙年獎
BIENNALE AWARDS
第七屆麗寶雕塑雙年獎
關於麗寶雕塑雙年獎
比賽辦法
評審名單
線上報名
活動快訊
本屆得獎作品
歷屆
活動
Events
彩雲講堂
麗寶福容獎助學金
雕塑雙年獎花絮
麗寶
文
出版品
Publications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會員中心
Member Centre
首頁
>
活動
>
麗寶
文
>
【台灣近代雕塑史簡介II】
彩雲講堂
2024 彩雲講堂【綠色建築,建築永續】
師資介紹
講堂回顧
線上報名
麗寶福容獎助學金
雕塑雙年獎花絮
麗寶
文
日治時期(1895-1945) 日本並未在台灣設置美術學校,僅在師範學校設有以實用技能為主的圖畫科與手工科。想繼續在各項美術專門領域深造,就必需遠赴日本進入美術學校或私塾學習。
1927年台灣美術展覽會開辦,使得藝術創作者有了一展長才的競技舞台。但因台灣美術展覽會與後來的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並無設立雕塑部,雕塑教育方面也沒有教師來台授課,使得從事近代西洋雕塑的創作者相對稀少。想學習雕塑只能留學日本,其中包括黃土水(1895-1930)、黃清呈(1912-1943)、范倬造(1913-1977)、陳夏雨(1917-2000)、蒲添生(1921-1996)等……。而這批台灣年輕人也正巧趕上日本傳統雕刻勢微、近代西洋風雕塑盛行的時期,也因此有嶄露頭角的機會。
二戰後,臺灣全省美術展覽會設立雕塑部門,加上美術院校雕塑教育的拓展,台灣雕塑也因此進入全盛時期。初期,仍以寫實風格為主,1950年後逐漸轉為抽象、簡約風格,並開始探索造型及空間的概念。1970年留學生們持續返台、雕塑團體興起,不僅更新了舊有的技術、材質與觀念,也帶動了非傳統的複合媒材、裝置藝術、公共藝術、環境藝術的興起,使得台灣的藝術逐漸與世界接軌。
上一則
下一則
© 2024 LIH PAO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人次:3265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