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活動>麗寶>【向大師致敬(法國音樂篇) - 弗朗西斯•普朗克】

20世紀初,由於器樂及配器法的提升,在許多音樂家相當推崇德國後期浪漫樂派的厚重音樂語法與華格納的樂劇(Musikdrama)的同時,卻也有許多音樂家不喜這樣的音樂。這樣的風潮不僅使得音樂家們開始注重本國的音樂風格,也成為歐洲各國的音樂分水嶺。
 
當時,幾位法國巴黎音樂院畢業的高材生不停以音樂作品、沙龍演奏反覆探討,最後提出自己對音樂的見解與思維,其中包括路易·迪雷(Louis Durey,1888-1979)阿爾蒂爾·奧涅格(Arthur Honegger,1892-1955)、大流士·米堯(Darius Milhaud,1892-1974)、熱爾梅娜·塔耶芙爾 (Germaine Tailleferre,1892-1983)、弗朗西斯·普朗克(Francis Poulenc,1899-1963)、喬治·奧里克(Georges Auric,1899-1983)。他們試圖提振法國當代音樂的風氣,也因此獲得「法國六人組 (Les six)」的名號。六人組中的普朗克因作品多變的風格,為他開拓了更加廣闊的道路。
 
普朗克早年的作品以高昂的精神聞名,中年的創作之路走向嚴肅的宗教音樂與輕鬆的作品交替出現。除了作曲家的工作外,普朗克還是一位鋼琴家。他與男中音皮埃爾伯納克(Pierre Louis Bernac 1899-1979)和女高音丹尼斯杜瓦爾(Denise Duval 1921–2016)結識,並一起在歐洲和美國巡迴演出錄製了許多唱片。過程中,他成為最早看到留聲機重要性的作曲家之一,並從1928年開始大量錄製唱片。普朗克這個名字也因此受到更多關注。

上一則 下一則
 
© 2024 LIH PAO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人次:3696499